2024年11月12日,百度创始人、 CEO 李彦宏在"百度世界大会"期间与媒体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。
访谈内容太长,下面是1分钟要点速读。
为什么"应用来了"?
李彦宏表示,选择"应用来了"作为今年大会主题,是因为模型本身不产生直接价值,只有在模型之上开发各种应用,在各种场景找到所谓的 PMF(Product Market Fit),才能真正产生价值。他希望通过百度的努力,探索出基于大模型能够产生实际价值的应用路径,为更多人找到发展方向。
李彦宏强调:"我觉得,可以把我们的探索,我们的努力,我们的工具,我们找到的路径、方法分享给大家;也把别人在我们平台上做出来的有价值的东西,给大家介绍一下,这样可以让更多人找到自己发展的路径和方向。"
基座大模型更新节奏与应用开发
关于大模型技术进步是否放缓的问题,李彦宏认为要从应用角度来看:
-
在消除幻觉、 RAG 等技术方面,大模型能力仍在快速提升。
-
基础模型不应过快迭代,两年一个大版本可能是合适节奏,以免应用开发者无所适从。
-
新方向如多智能体协作等需要开发者逐步学习和适应。
李彦宏说:"反而是基础模型不能够特别快的迭代。如果老在变,那做应用的人就无所适从了,该做什么我不知道,我刚做了两个月,你又升级了,把我做的冲掉了,白做了,我又得重新适应一遍新的规则之类的。"
Sora 与多模态技术
李彦宏认为 Sora 和多模态是两个不同概念:
-
Sora 本质是任意场景下的视频生成能力,非常有意义但也非常困难。
-
当前的多模态技术主要解决具体应用场景中的问题,如数字人的语音、口型、手势等。
-
百度非常看好多模态,在真正有应用场景的地方,多模态能力很强。
iRAG 是百度走向多模态的重要基础技术。李彦宏表示:"它是我们在开发各种各样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障碍,必须把障碍搬走之后,我才能再往前走。"
消除幻觉与智能涌现
对于消除幻觉是否会影响模型的创造力,李彦宏认为:
-
这需要不断创新,既要消除幻觉,又要保持创造力和涌现能力。
-
有一定矛盾,但是可以逐步解决。
-
可以通过不同手段来鼓励和控制模型的不同能力。
李彦宏说:"我遇到问题的话,总会想办法。我希望鼓励什么东西,我在这方面要加强,不鼓励什么东西,要用其他的手段去进行控制。"
百度的 AI 定位与发展策略
李彦宏表示,百度并非纯粹的 AI 现实主义者:
-
百度仍在基础能力研究上投入大量资源。
-
选择重点讲应用,是因为这更贴近大多数人的需求。
-
百度的理想主义体现在让几亿人都具备程序员能力的长远目标上。
关于发展策略,李彦宏强调"应用驱动":
-
尽早接触场景和应用,发现实际问题。
-
优先解决用户遇到最多的问题。
-
“用工程的方法不丢人”,用工程方法解决问题,不拘泥于纯科学研究。
智能体与搜索的未来
李彦宏认为智能体会是 AI 应用的重要形态,但不是终极形态:
-
智能体可能会与 AI worker 长期并存。
-
搜索仍将是连接用户需求和智能体的最高效方式。
-
新的应用形态不会冲击现有商业模式,而是创造新的价值和商业机会。
AI 发展的长期主义
最后,李彦宏强调 AI 更像一次新的工业革命:
-
不是三五年就能结束,而是需要三五十年对社会进行彻底重构。
-
既需要耐心和大规模投入,又需要不断传播理念。
3。需要长期主义、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。
李彦宏总结道:"在这个过程当中,我们既需要耐心,又需要大的投入,同时需要不断的传播这种火种,让越来越多的人、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公司,能够理解这件事情对他们的意义,并且很好的利用这些新的技术能力,给自己的组织、自己的公司创造出来更多的价值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