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徐一平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
一、微软定义“未来公司”:让人类专注创造的人机混合组织
二、“AI同事”上岗:为“打工人”加装五项“外挂”

三、编织智能体网络:构建人机协作技术底座
-
应用层,整合分散的办公软件,重塑工作流:如前,微软办公智能体已经发展出五合一体验,集成聊天、搜索、笔记、创作和协作。 -
在工具层,提供定制开发工具:GitHub Copilot持续升级AI的能力,让开发者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进一步发展智能体的能力边界。纳德拉把GitHub Copilot描述为“这个AI时代的第一款热门产品”,已经拥有来自5万家组织的180万订阅用户。 -
此外,网络中必然包含多个不同功能的智能体,比如研究员和分析师。要想实现跨平台协作,则要依赖 MCP等模型上下文协议消除智能体交互壁垒。微软还宣布要开发Agent Store,开发者可将构建的智能体发布到商店,触达数亿M365和Teams用户。 -
在基础层,不仅要接入OpenAI等多个基座大模型,同时要提供数据和计算引擎来筑牢根基。Azure云与Windows系统为智能体开发提供了从模型训练、数据接入到安全部署的全流程平台支持。特别是 Azure AI Foundry,它不仅独家运行OpenAI的API,还支持Llama 2、Mistral AI等多种模型,让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将这些模型作为API端点集成到应用中,并用自有数据进行微调。
四、商业化探索: 从“卖接口”到“建生态”三段跃迁

五、开放讨论:“AI同事”是生产力工具的理想形态,还是组织变革的“特洛伊木马”?


参考文献来源:
闫德利:《人工智能的新浪潮和商业化》
王强 白惠天:《万字解读“智能+”:加什么,怎么加?》

👇 点个“在看”分享洞见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